欢迎访问 公园资讯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园区影像 > 正文

健康城市:从让人“活得更长”到“活得更健康”

时间:2020-01-02 19:19:17 来源:  作者: 

  健康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

  我国的健康城市建设正在驶上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人民健康已经成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使得城市人群对健康的关注点从活得更长转向了活得更健康。城市作为人们生活的载体,如何定义一个城市是否健康,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与城市的健康有无关联成为新关注的话题。

  健康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个人的健康生活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12月10日,在中国健康城市建设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健康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展开热议。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健康的

  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约70.6%,对应城镇人口为10.3亿,这意味着,每4个中国人中有3个将生活在城市。因此,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下,建设健康城市就变得尤为重要。

  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在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看来,将健康的理念融入到整个城市的建设中是健康城市的基本要求。

  回顾我国健康城市的发展历程,作为卫生城市的升级版,健康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健康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将全民参与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重点。健康城市建设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方方面面的内容,最终还是要通过营造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落实到实现人的健康上。中国健康城市研究院院长、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王鸿春告诉记者,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健康城市建设就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主体。

  研究表明,决定健康状况的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仅占8%,遗传等生物因素占15%,超七成主要是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因素。

  不少专家秉持相同的观点,认为健康城市需要有大健康的概念,不仅仅是医疗卫生系统的事情,还涉及到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劳动权益等方方面面,让健康+与改革、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种因素结合,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仅靠个人改变生活方式远远不够。

  会上发布的《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也指出,健康城市规划将通过对城市发展相关资源和要素等进行空间配置,在健康风险、健康资源和健康公平三个维度影响公共健康水平。其中,健康风险主要包含空气污染、噪音、水污染等增加人体患病风险的环境要素。城市建成环境的现状具有健康影响,新的开发会带来健康影响的变化。

  健康城市建设还有新机遇

  一座健康城市并不是一座已经达到特定健康状态的城市,而是它能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不断努力改善。

  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由全面小康走向全面现代化。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大,健康城市遇到新的发展机遇,这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健康城市的未来如何?

  推动健康城市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我们既要解决人的问题,也要兼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学术委副秘书长郭巍告诉记者,健康城市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发展进行动态调整,不断纳入新的理念和行动。

  在郭巍看来,一方面,健康城市建设着眼于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以人的身心健康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高效、便捷、智能的服务和设施支持。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健康城市建设包括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5个领域,涵盖城市环境质量、社会保障、疾病防控、健康素养、精神卫生等多个方面,将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健康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投资和消费,在促进就业、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提振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康产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包括医疗、医药、保健品、健康管理服务、健康养老等多个行业。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并在2023年达到14.09万亿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则特别提出到2030年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健康服务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的发展目标。

  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强调人自身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明素质等方面的现代化转变。健康城市的出发点在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注重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实现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的有机结合,对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健康城市建设并不是孤立的,只有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结合,加强同其他领域的联动,从而完善健康城市评价体系、推动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丰富社会参与渠道、助力健康产业发展,真正地实现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郭巍说。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公园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公园资讯网 zix.gongyan.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6595号-118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