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企业疫情下的应变之道
时间:2020-04-24 16:38:50 来源: 作者: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花卉园艺行业,特别是鲜花行业以沉重打击。本想铆足劲儿在情人节大干一场的花店,由于花材、运力等多重因素限制,2月业务量同比下滑90%。
在市场面临冲击之下,花卉园艺行业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人。长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春波称之为行业中的“应变力量”。
前不久,王春波在抖音和腾讯会议两个平台同时进行直播,邀请四川春天花乐园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瑛和荷兰可利鲜公司驻中国代表郭艳春两位女性花卉人展开交流。
“面对未知变数花卉企业如何涅槃重生?”她们都提出一致观点,既要与时俱进,学习新方式,敢于创新,又要回归本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关注客户需求。
目前,全国鲜花购买力恢复大约四成左右,近两星期同比销量基本持平,但单价下降近一半。
面对市场动荡,有人因不想承担风险,主动选择放弃。也有人选择想办法把生意继续做下去。
郭艳春表示,小农户生命力更强,要比大企业的抗压能力大很多,越靠规模取胜,利益越微薄。对于没有专利技术产品的企业更是如此。
渠道越来越多,信息趋于透明。生意怎么做?
郭艳春把应对挑战理解为要锦上添花,应对机遇理解为要雪中送炭。总结而言,就是要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人们喜爱花卉。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花卉走进千家万户,园艺之美渗透于阳台、庭院。特别在疫情期间,宅家的人们对花卉园艺的向往之情愈发高涨。
在抖音、淘宝、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云赏花”成为人们足不出户享受园艺生活的新方式。像海蒂的花园、慢悠花房等电商经营者,在疫情期间坚持通过直播介绍花卉园艺产品、展示生产基地。
可利鲜作为鲜花采后处理理念和产品的创始品牌,致力于鲜花保鲜技术的研究。2012年,可利鲜就在淘宝建立了网店,并与各类新式销售方式进行合作。今年,郭艳春从抖音中发现了机会。
“如果不是这次疫情,我可能不会主动去做社交沟通,更不会想到在抖音进行直播。”郭艳春说,疫情让花卉人回归理性思考,理性分析客户需求。
郭艳春分析认为,可利鲜有两大核心竞争力。一是做好鲜花“伴侣”。从品控支撑角度,利用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提升鲜花品质,为种植商、批发商、贸易商、电商等全产业链提供服务。
二是作为鲜花保鲜护理产品领导品牌,可利鲜有帮助消费者养好花、爱上养花,帮助花商提升鲜花品质和技术的责任。
在线下,林瑛也开始行动。考虑到园区商铺承受的巨大压力,春天花乐园经过层层审批,已于2月18日率先开园,春天花市成为全国最早复工的花卉市场。
“目前来看,复工后的成绩单还是非常喜人的。3月7日,市场交易量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甚至有几天超过同期交易量30%。”林瑛说,通过这次疫情的考验,对未来充满信心。
对花卉事业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是林瑛在直播中给记者最为深刻的印象。
身处成都的春天花乐园以现代化、全产业链整合的国际花卉产业园为定位,总占地近2000亩。
春天花乐园不仅仅是花和乐园的简单集合体,而是围绕花卉产业主题,对多种业态升级发展,打造成满足市民综合需求的大型花卉园区。同时发挥产业创新、创业培训、企业孵化、俱乐部培训等多项功能,为消费市场提供园艺各细分领域的服务。
首期项目春天花市经营面积13万平方米,现有商户近600家,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花卉市场,也是周边花友买花、赏花胜地。
“春天花乐园是在花卉园艺生态体系内的跨界。”林瑛说,园区中每个项目涉及的经营场所、运营团队、投入资金都不同,跨界难度很大。
林瑛坦言,此前团队尝试开发的一些项目并非都成功。比如打造可视花园,在园区内开设火锅店,但去年冬季的经营状况并不好。
“跨界经营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以用户为核心。所以我们一直在尝试,也在反思失败。”林瑛说,园区平均每日客流量约4000-5000人,消费者对花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甚至有一些消费还没有被引导。她建议,花卉企业经营者在主营业务收入相对稳定的时候,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尝试新的业务形态。
直播最后,林瑛和郭艳春对未来花卉行业都持乐观态度。她们认为,行业有广袤的未来空间,企业要寻找机会点和定位,无论是渐进式,还是颠覆性创新,最适合自己的路就是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