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建,留住乡愁
时间:2020-01-02 19:07:20 来源: 作者:
在中国城镇化的几十年中,城市里逐渐出现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日益严重的城市病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城市逃离,回归乡村田园生活。而中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则面临着建设发展、重新振兴的问题。
其实,当前广受关注的乡村建设,并不是新鲜命题。早在二十世纪初,便有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一批有识之士,走入乡村寻找发展之路。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也积极参与到乡建探索中来,希冀找到未来生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点。
乡村,连接着历史和未来。乡建运动,体现着对理想宜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但乡建并非对城市模式的简单复制,更在于对乡村内在生命和活态品质的挖掘与提升。乡村有地域、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特点,志在改变乡村中国的乡建,需要设计师的努力,更需要设计的智慧。
乡建究竟该如何规划设计?
乡建需要帮我们找到乡愁,但不是去单纯地造房子,或者单纯地进行艺术设计,建立一个美好的乌托邦。需要根据乡村现实存在的问题,从多个维度进行规划和设计,全面促进乡村的发展。通常要考虑这些方面:
1.重建乡村生态环境
美丽乡村的一个目标就是生态宜居。目前,不少乡村从土壤、空气、水,到周边的河道,生态环境都在不断衰退,需要进行有效治理。乡村生态规划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乡建中的乡村生态环境整治,应当实现最少的人工干预,以保护乡村生态结构的完整性,维持乡村生物的多样性。美丽乡村建设倡导的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也应当成为设计师遵循的重要原则。另外,要多利用乡土材料进行环境改造。
2.传承乡村历史文化
知名景观设计代表人物、东方园林首席设计师李建伟提出,应根据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因素,找到适合我们乡村建设的发展出路。实际上从微观层面来讲,乡村也是有文脉的。如果在乡建时过分重视建设,将老村庄、旧有生活方式都废弃,会让文脉尽失。做乡建时最好能去挖掘村庄的历史,让传统房屋能继续供人居住,传统文化能继续延续下去。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多与居民交流沟通,尊重他们的生活和文化。如果对原有村庄改造比较大,可以考虑设计一个展室,对村庄历史记忆进行梳理,留住乡愁,重塑村庄的自豪感。
3.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知名乡建设计专家朱胜萱认为,每一个村庄都有独特的发展密码。只有把乡村经济真正搞起来,而不是依靠外部输血,村民发自内心地想去改变现状了,乡建才能水到渠成地成功。
乡村经济的发展,需要结合村庄特点设计,可以是是三产服务业,也可以与一产、二产结合,甚至可以尝试新的产业模式。通过研究、创新和尝试,最终让每个村庄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让所有村民共同参与经营乡村的未来。
4.激活乡村艺术特色
虽然在乡建过程中,艺术常常只是配角,但艺术是激活乡村尤其是传统村落特色的最佳途径。对乡村人文景观进行再造,重组乡村象征系统及符号,艺术可以发挥出作用。
对普通乡村,只要将最真实的审美、最真实的风貌呈现就可以。而在特色乡村的改造中,艺术可以改变乡村的生活样态与形式,使其具有独特地方风情的全新生活空间。
重建乡村生态环境
保利江门云上西棠田园综合体
占地面积约15公顷的云上西棠田园综合体位于江门市蓬江区大雁山下一个僻静的村子旁,它以隐形地融入、转绎的重生为理念,重构一个连接不同人群的新型社区。从城市到乡村,它直面原住民与新住民之间对话语境缺失的问题,营造回归质朴的生活方式。
该项目的主创设计Paul Bo Peng在接受中国风景园林网采访时曾表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我们会通过某种方式让自己进入到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中,这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就是故乡。他发现,设计中最打动人心的,就是以现代设计手法演绎故乡情结,使过往的场景再现。
从人文景观到郊野景观,从精细化的景观到粗放的大地景观,该项目充分利用场地中丰富的水体及原生植被资源,采取大面积轻度维护的原则和理念,来降低人工对生态产生的负担,并从山林、河塘、湿地、路径等四个方面着笔,体现对原生态的延续。该项目荣获2018年园冶杯专业奖大奖。
传承乡村历史文化
内蒙古地区乡建实践
生态体现了乡村的自然环境,而建筑则更能体现乡村的人文环境。乡村建筑是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人们生活、生产的产物,它受到区域环境、社会经济、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在乡村建设中,建筑师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建设者的身份,更多时候,他们充当的是文化的发言人。
优秀的建筑师首先应当关心所在地区生活的人民,考虑属于这个地区的人文风情。在第九届园冶高峰论坛上,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马明分享了,他和团队在内蒙古地区十多年的乡建实践经验。草原上牧民的住宅对建筑师来说没有任何特色,但这却是牧民真正需要的、典型的住宅格局。
石仓契约博物馆
不同于内蒙古建筑的粗狂,江南水乡的这个石头房子石仓契约博物馆则多了一些婉约。松阳县近年来针对不同村庄的历史传统工艺业态和生活需求,选取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或产业元素,以村庄公共功能为载体,提升当地传统文化元素或者产业,增添公共功能和文化空间。石仓的契约博物馆就是松阳乡村建设的系列项目之一。
契约博物馆依山坡而建,房屋墙体全部采用当地石材砌筑,从远处看过去,如同河岸或山上梯田的挡土墙,与环境融为一体。建筑南北两侧形成半围合的庭院,提示出入口,也和环境形成对话关系,尤其是北侧和村庄相连,共同围合出一个小型广场,提供村庄室外活动的开放场地。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田园东方
都市人的梦里桃源,是以田园风貌呈现的,而这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则是以农林产业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新业态标杆。作为田园东方的首席设计师,朱胜萱希望田园东方还生活与生命以本来的模样。
位于无锡阳山的田园东方是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它成功地借助了土地财政和商业开发的力量,让一群有商业组织能力的人,带着情怀和理想开始进入了乡村。项目整体规划设计以美丽乡村的大环境营造为背景,以田园生活为目标核心,将田园东方与阳山的发展融为一体。
设计者尊重场地的基底条件,延续基地水陆交错、临河而居、田地包绕的田园特征。将农田及种植、水域及灌溉、池塘及养殖、村庄及居住、道路及交通五大部分田园基底要素,与未来发展需要的乡村空间、田园小镇空间、有机高效农业生产展示空间的布局相结合,探索城市的经济要素、文化要素向乡村空间渗透过程中田园空间发展方案。
激活乡村艺术特色
日本越后妻有
当景观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在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时,艺术家们也在为乡建贡献自己的力量。艺术乡建是由艺术家介入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旨在以当代艺术激活传统文化,以艺术推动村落复兴,以艺术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里的艺术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当代艺术实践,而非单纯的视觉审美范畴的艺术形式。
在日本,有一个距离东京两小时车程的小山村越后妻有,它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城笔下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20年前,这里老龄化严重,衰退避无可避,但是,大地艺术节为它开启了一场精彩的地域革新。在策展人北川弗兰的努力下,760平方公里的山村和森林变成艺术的舞台,重新探讨现代和传统、城市和乡村的关系。
北川弗兰曾说过,这是一个与金钱无关的世界,要是这个环境这么恶劣的地方也能成为一个乌托邦的话,哪怕只有一瞬间,我都想把它一直这样做下去。从2000年开始,艺术品散落在村庄、田地、空屋、废弃的学校等760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既充满当地风土人情,又与大自然共生。
最新信息
- 2020-01-09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植物园—...
- 2020-04-24祁连山国家公园:“村两委...
- 2020-01-09雄安新区将建机场快线直通...
- 2020-01-09创新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
- 2020-01-02上海辰山植物园:植物界3...
- 2020-01-02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知多少?
- 2020-01-09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呼之欲出...
- 2020-04-24国家公园示范省青海强化保...